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格局分析,宁德时代的“天花

来源: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宁德时代最早脱胎于ATL,主要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锂电池材料等。其创始人曾毓群曾说过:“假如我们不是世界第一,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宁德时代最早脱胎于ATL,主要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锂电池材料等。其创始人曾毓群曾说过:“假如我们不是世界第一,我们没有存在的价值。”正如其说,目前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出货量已连续四年维持全球第一,并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测:2030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40%,目前渗透率为12.9%。同时《路线2.0》预测: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从2020年331.1万辆增长至2025年的164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出货量将从158.2GWh增长至2025年的919.4GWh。动力电池需求跟随汽车销量的增长水涨船高,一定程度上给动力电池企业带来很大机遇。

动力电池竞争格局,宁德时代稳坐龙头地位

今年11月15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将扩产定增总额从之前公布的582亿元下调到450亿元,总额较少约25%,公司下调的资金将用于产能和补充现金流。对于宁德时代说,并不缺订单,但没有产能将会陷入被动局面。

从产能来看:2021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产能65.45GWh,在建产能92.50GWh,产量为60.34GWh,已超2020全年51.71GWh的产量,产能利用率也从2020年的74.83%升至92.20%。最近几年公司产能、在建产能、销量都保持稳定增长。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从产能规划来看,据浙商证券预测,松下、LG、三星SDI中SKI四大巨头2023年底将形成有效产能90/185/50.2/40GWh。据统计,宁德时代到2023年产能或将达到450GWh,到2025年长期规划产能或达到800GWh,这一数值远超行业水平。

图表1:宁德时代产能扩产规划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2:国内电池企业产能扩产规划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图表3:海外电池企业产能扩产规划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从装机市占来看,宁德时代2021年上半年装机量25.76GWh,全球市占30%,稳居第一。在国内市场上宁德时代的装机量远超位于第二的比亚迪7.65GWh,而海外市场上LG化学与宁德时代差距较小,LG上半年装机量28GWh,市占率24%,位列全球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LG化学在2020年上半年曾反超过宁德时代。最近几年,LG化学的动力电池市占率在不断上升,2017年市占仅7%到今年上半年已达24.8%,可谓是宁德时代海外市场的强劲竞争对手。

从研发投入来看,同样的是宁德时代与LG化学的竞争最为激烈。2020年宁德时代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7.09%,最近几年的研发比例都超6%。截至2021年6月,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拥有3,357项境内专利及493项境外专利。

在2018年之后,宁德时代的研发投入赶超LG化学,研发费用率一直稳居高位。目前不管是专利还是研发投入,宁德时代都领先于同行。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今年7月29日,宁德时代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160Wh/kg。目前宁德时代已经启动钠离子电池产业布局,预计2023 年可以基本形成产业链。

对于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强劲市场来说,各大企业纷纷布局的表面下,其实充满了技术研发的比拼。因为动力电池对产品的品质与应用环境要求极高,所以企业若想在未来市场上有足够的竞争优势,研发之路必然要走。

垂直一体化明显,不断加码布局上下游产业链

宁德时代脱胎于ATL,在锂电池材料领域布局较早;同时自2011年公司成立,便开始布局储能领域;2012年起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2018年起开始布局上游矿产。公司主要是通过合资参股或者成立全资子公司的方式参与到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上下中游,作全产业链布局。

数据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对于宁德时代这样的企业来说,全产业链布局是必然的趋势。除了锂电池产业链外,宁德时代在太阳能、风电、半导体、集成电路、汽车服务等领域都有布局。可见其产业链不断创新,新能源版图不断扩大。

文章来源:《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网址: http://www.fxcsjsyyq.cn/zonghexinwen/2021/1210/924.html



上一篇:《刺客伍六七》总结一二季温馨时刻,分析第三
下一篇:解析:花果山究竟是谁的地盘?肯定不是如来的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投稿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编辑部|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版面费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论文发表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